歡迎來到 范文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優(yōu)秀的范文鑒賞學習網(wǎng)站!
實踐報告范文:實驗論文格式范文之野生草本植物調查。是由范文詞典為您精心收集,希望這篇實驗論文格式范文之野生草本植物調查。范文可以給您帶來幫助,如果覺得好,請把這篇文章復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訴您的朋友,以下是實驗論文格式范文之野生草本植物調查。的正文:
本文是一篇實驗論文格式范文,描述了野生草本植物調查流程,引導學生學會觀察、學會發(fā)現(xiàn),并在活動中激發(fā)初步的研究性學習意識,激活主動探究問題的愿望;初步學會查找、收集、整理資料,培養(yǎng)學生收集信息、處理信息的能力。走進龜山小流域系列活動之一
案例設計背景
我們居住農村,山坡、道路口、河邊、田埂到處都是樹木和小草,田地里的莊稼、蔬菜和果園,學校和家庭的花卉,背陰處的墻壁上的苔蘚等等,這些都是植物,可見植物無處不在。雖然我們經(jīng)??匆?,可是對植物的了解并不多,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植物,服藥治病離不開植物,綠化環(huán)境離不開植物,凈化空氣離不開植物,可見植物對人類的作用很大,人與野生類植物的關系極為密切,是人類的好朋友。
教學目標
1、認識目標
?。?)認識各種綠色植物,并能了解草本野生植物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。
(2)了解龜山小流域的主要草本野生植物名稱、用途和分布特點,知道草本植物對環(huán)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。
2、能力目標
?。?)引導學生學會觀察、學會發(fā)現(xiàn),并在活動中激發(fā)初步的研究性學習意識,激活主動探究問題的愿望。
(2)初步學會查找、收集、整理資料,培養(yǎng)學生收集信息、處理信息的能力。
?。?)通過觀察、調查、采訪等活動,培養(yǎng)學生與他人交往的社會交際能力。
(4)培養(yǎng)學生動手制作野生草本植物標本的基本技能。
3、情感目標
?。?)通過活動逐步樹立客觀、求實、的科學態(tài)度,培養(yǎng)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。
?。?)通過調查活動激發(fā)學生熱愛植物、保護植物、保護環(huán)境的意識,培養(yǎng)學生熱愛家鄉(xiāng)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。
?。?)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植物的重要性及給自己帶來的樂趣,讓學生體驗實踐出成果的喜悅和成就感。
活動方式:
1、全員參與。以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協(xié)調發(fā)展。
2、教師講“植物分類”的簡單知識,為調查活動做好知識鋪墊。
3、按照設計方案的要求、按時、有質、有量的在規(guī)定時間內完成任務,并以組為單位匯報體會,開展小組評議。
活動時間: 一個學期
具體時間安排:
查閱資料 3周。
社會調查與采集階段 5周
制作標本階段 10周
總結評比階段 2周
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:
?。?)從家鄉(xiāng)或校園的植物引入調查
?。?)舉例說明調查的基本方法
?。?)教師指導分組制定調查計劃(確保切實可行、易操作,為本次活動奠定基礎)
?。?)教師組織指導實施計劃
(5)匯報、總結、交流、評議
實施條件
1.學生用活動器材:
?、俨牧希簩W校為活動提供必要的資料、專用圖書、標本夾、硬紙板等必要的材料。
?、谟镁撸鸿F鎬,(锨)剪枝剪子、刀鋸、針線、乳膠、塑料袋、籃子、塑膜等。
2、活動范圍:石橋鎮(zhèn)龜山小流域所轄區(qū)域。
活動過程:
一、制定計劃
1、建議將班內同學按自愿結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組(5~6人一組)。由組長專門負責,制定調查計劃。
2、到村莊內、田地中、小山坡上等。最好選擇一條植物種類多且有不同生活環(huán)境的路線。
3、調查的內容力求多樣化。班內的不同小組可以調查不同的內容,各有側重點。如可以調查園藝花卉植物、蔬菜糧食作物,野生植物,也可以調查果樹種類等。
①教師對調查地段的植物的種類、數(shù)量、生活環(huán)境、用途等做到心中有數(shù),以便加強對學生的組織和指導。
?、谥笇W生沿著已確定的調查路線邊走邊觀察并及時記錄下來:身邊有哪些植物?它們生活在什么環(huán)境中?與植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動物?樹上有鳥巢嗎?有病蟲害嗎?花叢中有蜜蜂、蝴蝶飛舞嗎?激勵學生盡可能地細致觀察,從中體驗生命的奇妙和發(fā)現(xiàn)的樂趣。通過調查使學生對身邊的野生植物種類有比較全面的認識。
?、奂訌妼W生的管理。教育學生要注意人身安全,要愛護公共場所的花草樹木,不要任意攀折花木,尤其要愛護珍稀植物。如在野外進行調查的同學可以分小組適量采集植物的標本,練習制作標本。
?、苷{查可以限定在五周之內完成,不能過長,以便管理和指導。
二、實施計劃
1、采集:
這是開展活動的第一步。學生深入田間地頭,山坡河旁溪邊,盡可能地采集到各種植物。制成標本,記錄采集時間生長環(huán)境,生活習性,在本地區(qū)分布及產(chǎn)量等。
附表 2、篩選:
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,本著嚴謹?shù)膽B(tài)度,求實的作風,把所采集到的標本進行篩選,知道名字的,不知名字的,哪些能食用的,食用植物的哪一部分,哪些有藥用的。具體做法是:
?。╨)根據(jù)食用過的經(jīng)驗篩選。
?。?)對照圖書內的圖譜進行對照篩選。
?。?)請當?shù)氐霓r民,林業(yè)站工作人員等有豐富經(jīng)驗的人幫助篩選。
3、鑒定。
在完成采集,制作標本以后,進行分類,給出正確的名字及特點,加以文字說明。 4、整理:即對采集,篩選、鑒定的標本結果進行歸類整理,并寫出調查報告。
5、交流、匯報
調查結束后與本班的板報小組合作,布置展覽,將各小組的調查報告、收集來的圖片資料、標本等篩選展出,作班內交流。制作活動專題小報。
6、活動小結:
分析調查結果,撰寫調查報告。把調查記錄歸納管理,通過查閱資料、訪問等形式對調查的內容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。推選組內專人執(zhí)筆,大家共同討論,撰寫出調查報告,并提出進一步保護家鄉(xiāng)植物的建議。
三、課外延伸
根據(jù)活動過程中所生成的問題提出:保護植被,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?
活動的評價:
1、學生自我評價及教師總結。
2、學生談參加活動的感受,體會,交流日記和小論文。
3、學生設計的評價表 評價人
活動內容 自我評價 小組評價 教師評價 走訪調查 方案設計 資料查閱 團結協(xié)作 小報制作 收獲反思 [教學反思]
我們學校地處蘇魯交界的蘆山、龜山腳下,植被覆蓋面大,植物種類繁多,又加上學生都是農村的孩子,家里都種過不少的地,不少的糧食作物及各類蔬菜等,一般都能認識幾種農作物或樹木花草,有的孩子家里就有經(jīng)濟苗圃,認識的樹木花草就更多一些(但不知名的野草花木也很多)。這節(jié)課,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,讓學生在近乎于“捉迷藏”的游戲中,在老師的指導下,與同學一起去進一步認識家鄉(xiāng),了解家鄉(xiāng)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,讓他們從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(jīng)驗中去分析,去討論,去選擇答案,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。
本次活動內容的可行性及成功的原因。
1、這次活動內容的選擇符合學生現(xiàn)有知識結構和認識基礎,符合山區(qū)學生對植物的了解和積累水平,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,解決實際問題。在活動中綜合運用了已經(jīng)具備的認知結構。
2、內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,可以培養(yǎng)學生的科技意識和探索精神。
3、活動過程的設計,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,注重了學生參與性、探索性、可操作性。
4、根據(jù)活動內容,確定研究內容,精心設計活動過程,是成功上好這一課的關鍵。
5、選擇與地區(qū)發(fā)展相關的課題,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有效地激發(fā)學生學習興趣。培養(yǎng)他們的愛科學、學科學、用科學的品質。
6、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開展好研究性學習的前提和保障。它包括課題的選擇,活動方案的設計,資料的收集,成果的展示形式評價體系建立等。
通過這次活動,使同學們更加了解了家鄉(xiāng),了解龜山小流域的主要植物名稱、種類、用途和分布特點,知道了植物對環(huán)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。初步掌握了采集標本的技能,懂得了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,激發(fā)學生熱愛植物、保護植物、保護環(huán)境的意識,增強了學生熱愛家鄉(xiāng)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,并學到了在校內、書本上學不到的新的知識。